医疗器械行业观察第4期:去年国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同比增长21%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2-05-10 | 4454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研+工业双轮驱动,未来成长可期。我国生物科研试剂下游为科研机构和医药工业用户,其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推动生物试剂市场空间打开。2015-2020年间,我国在生命科学经费投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3%,2020年达1004亿元,未来仍将高速增长;生物药、疫苗研发、体外诊断等医药行业持续高景气,配套试剂需求稳步增长。新冠疫情带来发展机遇,国产替代正当其时。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限,国内企业抓住机遇,创新研发新冠相关产品,业绩大幅增长,市占率不断提升。加之国内厂商技术开发和定制化服务的技术积淀,在部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可以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与海外企业开展竞争,推动进口替代的加速。我们认为在我国科研投入及下游生物医药行业持续高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生命科学试剂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现阶段行业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但随着国内企业研发不断加大、技术持续升级,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财信证券)

4. 【《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出台,医疗设备、医院建设及院感控制相关个股有望受益】

新冠确诊数短期趋高,方舱医院建设势在必行。3月22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从方舱医院的选址、三区两通道的设置、医护人员的配置、污水污物的处理等进行了详细指导。建造方舱医院,快速收治无症状或者轻症新冠患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各省现在根据疫情的形势建设或者拿出方舱医院建设方案,保证每个省能够至少有2-3家方舱医院。现在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有33家,分布在12个省的19个地市,其中建成的有20家,在建的有13家,床位总计3.5万张。医疗设备、医院建设及院感控制方向有望长期受益。2020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开启中国医疗新基建。我们预测十四五期间包括三级医院新改扩、千县工程、中医妇保、方舱医院建设等将为市场带来数百亿增量。(开源证券)

5. 【手术机器人方兴未艾,迎来行业底部布局机会】

手术机器人切实解决临床需求,行业处于初期,未来成长空间达数百亿。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83亿美元,美欧市场占比76.5%,中国仅占5.1%,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国内手术机器人2020年市场基数为4亿美元,预计至2026年达到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2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44.3%。政策导向+医保加持+产品力提升+5G远程创新术式,促进行业迈向繁荣。2015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被列入重点支持方向。鉴于手术机器人费用偏高,京沪等地相继出台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大幅降低手术机器人应用门槛,我们认为这类地方政策未来在其它地区存在较大推广可能性。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引领市场,其它各领域手术机器人百花齐放。全球来看,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占据主导。我们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腔镜和骨科仍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和投资领域。其它领域,如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均有相关上市公司布局,建议积极关注业内产品注册及获批上市进展。手术机器人因优势众多,切实有效解决临床需求,成长空间广阔,受到市场广泛关注。2021年两款重磅手术机器人相关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标志着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进入元年,中国迈入手术机器人大时代。随着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医保覆盖以及国产品牌产品创新及注册上市,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我们认为5年内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内潜在市场规模将达数百亿。(开源证券)